200孤军对峙7000敌人:科索沃战争时,俄罗斯并未袖手旁观

前阵子,我曾经写了一篇关于斯拉夫民族的文章,结果就有人留言问道,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挨打的时候,俄罗斯这边的东斯拉夫兄弟咋没帮忙呢?

显然,这位大哥可能不太清楚当年的历史。实际上,俄罗斯并未完全袖手旁观,关键时刻,还是够意思的,虽然未能直接挽狂澜,但确实尽了些斯拉夫兄弟的情谊。

再加上之后的20多年里,俄罗斯对南联盟/塞尔维亚的政治军事支持和能源、经济方面的持续援助,让两国无论政府还民间,关系都特别好,一提及对方,就会感到十分亲切。

比如,2019年普京访问塞尔维亚时,曾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民众自发聚集起来打着条幅沿路欢呼。

一个忠实的粉丝

直到今年俄乌战争开打后,在西方的裹挟下,塞尔维亚才不得不在联合国“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的决议中投下了赞成票,随后又官方口头谴责了俄罗斯。

与此同时,咱们特别熟悉的这位曾用哭腔向中国求援,眼神忧郁的长腿总统武契奇,却又说了这么句意味深长的话——对于西方来说,谈到乌克兰时“领土完整”是一句神圣的承诺;但谈到塞尔维亚时,“领土完整”就又变得无足轻重、可以随意被践踏。

到了8月底,武契奇在接受采访时,还很形象地说了如下一番话——他们威胁我,不制裁俄罗斯,塞尔维亚就会被制裁——如果将这半年来塞尔维亚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受到的压力写成一本书,那么肯定会比马克思的《资本论》还要厚。

武契奇总统每次上新闻,总是凄凄切切,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同情之感

塞尔维亚,这个如今都无法完全主宰自己命运的内陆小国,它的前身,就是曾经的那个响当当的“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是二战时唯一一个主要靠着自己的力量将德国法西斯赶走的欧洲国家;冷战时代更属于一个相当厉害的角色,直接拒绝了像欧洲多数国家那样“认老大”,还能让东西方都拿他没办法,重压之下,经济社会竟然发展的也相当不错。

可惜的是,曾经的南斯拉夫搞了个“流行”操作——效仿苏联的民族划分方式,按照宗教信仰,对境居民重新进行了“分类打包”。

这给后来的国家解体,民族仇杀,埋下了深深的祸端。

南斯拉夫所在的巴尔干半岛,素来有“火药桶”之称,民族、宗教矛盾相当复杂,民风剽悍武德充沛。

从1991年起,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再加上在外部势力的刺激和教唆下,好好端端的一个“巴尔干猛虎”被逐渐“肢解”,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分家”高潮,先后一分为七,变身成了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黑山、科索沃自治省等7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第二次“分家”的高潮,就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

此时,前南斯拉夫的范围内,只剩下了塞尔维亚和其小弟黑山两个共和国,并更名为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即“南联盟”。其面积和人口大概仅占了原南斯拉夫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更是丧失了漫长的海岸线,仅剩下了黑山西南部一丁点出海口。

折腾到这一步,无论是外部的北约还是南联盟内部的分裂主义,竟然还是觉得不够“尽兴”。

在西方世界的各种“煽风点火”下,各种真真假假的新闻都涌了出来,刺激的科索沃开始大张旗鼓地搞独立,进而爆发了武装冲突和种族仇杀。

这就是“科索沃危机”。

原本,科索沃危机就是一个南联盟内部的民族问题,是他们自己的内政。

1999年初,米洛舍维奇强硬地拒绝了美国特使对南联盟国内事务的调解,同时坚决反对北约部队进驻南联盟科索沃省去“维和”。

2002年,已经沦为阶下囚的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法庭上,仍旧不愿服软

很快,以塞族武装在拉察克村屠杀了45名无辜的阿族平民为由,在美国的挑头下,北约为送“民主福报”,凭借者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从1999年3月24日到6月10日)。

这期间,5月7日,贝尔格莱德的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了美军B-2隐身战略轰炸机发射的五枚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被当场炸死,并炸伤数十人,使馆建筑也遭严重损毁。

据统计,以空袭形式进行的科索沃战争共造成了南联盟境内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另有一半以上的桥梁、公路铁路、民用机场和广播电视线路被毁,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陷入长期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2000多亿,是什么概念?折算下来,已经超过了南斯拉夫在整个二战中遭受的损失。

这个长达78天的空袭中,北约还投下了至少15吨贫铀弹,在塞尔维亚境内贻害至今——原本发病在老年人身上的一些肿瘤,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塞尔维亚的年轻人身上,而且多半都会转化成恶性。

2021年,塞尔维亚将北约国家告上法庭,要求北约进行“人道主义赔偿”,可北约方面却集体装傻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了,那时的南斯拉夫兄弟被北约如此放肆地摁在地上摩擦,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出手相救呢?

其实,正如开头说的那样,当年的俄罗斯虽然没有直接派兵阻止空袭,但在捍卫南斯拉夫兄弟的主权领土完整方面,还是实打实地出过力的。

也正因为俄罗斯在自己元气大伤,国力衰退之际,仍旧冒险出兵欧洲“火药桶”,去直接跟北约对峙,让如今的塞尔维亚人,一直满怀感激。

2022年4月,塞尔维亚走上街头抗议对俄制裁,高呼塞尔维亚人和俄罗斯人——永远的兄弟

那是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最后一天,1999年6月10日,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斡旋,南联盟最终与北约方面签署了从科索沃撤军的协议,联合国维和部队准备组团进驻。

可是,具体的事宜,仍旧没能谈妥——入驻科索沃的国际维和部队该由哪些国家组成,比例如何分摊,谁说了算?

有关上述问题,俄罗斯同北约一直争执不休,窝着一肚子火儿。

当年的俄军跟北约比起来,显得又穷又土

面对人多势众,气焰嚣张的北约,再看看受尽西方盘剥的“斯拉夫好兄弟”南联盟,俄罗斯选择先下手为强。

于是,在时任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普京的推动下,俄罗斯决定拿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科索沃斯拉蒂纳机场,以在后续的谈判中争取主动权,同时,也给南联盟人民打打气。

后来俄罗斯和塞尔维亚合拍的电影《巴尔干边界》,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展开的。

电影海报。想欣赏电影的,估计得先做好心理准备,考虑一下能否适应那硬生生叠加在原音上的俄语翻译旁白

按预定的计划,英军将在6月12日自斯拉蒂纳机场进入科索沃。

而俄军的方案则是,通过秘密行动,提前一天拿下斯拉蒂纳机场。

1999年6月11日晚,驻扎在波黑的俄罗斯维和部队近卫空降第76师的1个加强连突然接到高层命令——10分钟内集合200名空降兵,向普里什蒂纳(科索沃省首府)的斯拉蒂纳机场急行军。

准备完毕后,15辆BTR-80装甲运输车和20辆“乌拉尔”军用货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风驰电掣般直奔斯拉蒂纳机场。

车队由叶夫库罗夫上校带队,一路受到了塞尔维亚军民的夹道欢迎,不少老百姓看到俄军经过,激动得泪流满面,追着坦克跑了老远。

叶夫库罗夫已经是现任的俄联邦国防副部长了,看眼神,就是个狠角色

意外的是,开到一个关卡时,车队跟美军打了个照面。好在,恰逢半夜,美军那边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俄军就硬闯了过去,继续朝普里什蒂纳方向狂奔。

那边,俄军刚走不远,缓过神来的美军马上意识到了这支队伍的目的,火速联系英国盟友。

美军估么着,幸亏发现得早,虽说俄军跑得快,但英军在附近有基地,可以启动专用的军机运人,比走陆路的俄军块多了,抓点紧,仍旧能抢先一步占领机场的。

没成想,英军的运气实在太差。

接到命令的英军第五空降旅下属作战单位紧急从阿尔巴尼亚北部的一个机场起飞。

然而,因为着飞机急走没有事前充分维护,再加上超载和机场跑道太短,起飞时出了事故,多名官兵受伤,装备更是被甩了一地,短时间内无法恢复。

正是由于这个阴错阳差的事故,英军耽误了最佳行动时间。

英军赶紧又从周边调兵遣将,凑了1000余人的装甲部队,由陆路赶到科索沃斯拉蒂纳机场。

但此时映入他们眼帘的,已经是机场上空飘扬的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很明显,俄军率先占领并封锁了机场。

临时带队的英军指挥官詹姆斯·布朗特上尉直接傻了眼,也不知如何是好,于是赶紧请示上级。

詹姆斯·布朗特退役后成了个流行歌手

一时间气氛异常紧张,双方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然后....英军等来了上级命令——避免发生冲突,先尝试跟俄方坐下来商量一下。

紧接着,5名英军代表,进入机场与开始与俄军谈判。

英军最初表现的还算克制。

显然,如果英俄直接开打,按照北约的“攻守同盟”原则,也就等同于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英国和整个欧洲都可能会卷入恶战。英国实在犯不上为了美国人的这个“占领机场”的任务,给美军当枪使,再搭上自己的国运。

毕竟,英国的一贯风格就是——“只享受权力,不承担义务”。

也正因如此,英军按照上级指示,撤销了战斗准备,要求和俄方进行谈判。

俄军这边也欣然同意。

当年现场,两军代表持枪“沟通”

此时的机场外围,除了1000多的英军,周边还有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北约军队以及一些生猛的雇佣军,共计7000多人。

很明显,靠这200个人来长期坚守机场,俄军自己也没太大把握。别的不说,光是补给,都很成问题。

于是,最开始的时候,本着“各取所需”的新探,谈判的气氛还算说得过去。

占领机场后,一名俄军士兵与航站楼合影

意外的是,谈着谈着,几辆卡车载着一队挂满了武器的塞尔维亚民兵赶到了这里——他们听闻了机场这里的对峙,非要来支援俄军的“战斗”。

结果塞尔维亚人看到了外围的英军,一时间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他们叫骂起来。

随即,塞尔维亚人和英国人发生了激烈口角(也不知道语言上怎么沟通的?),并发展为了肢体上的殴斗,甚至险些拔枪相向。

结果,那边正谈着的俄英两方指挥官,又连忙出来将双方拉开,一边谈,还得负责一边劝架.....

最终,请示在三的英军决定服软,主动撤离机场外围。

6月12日下午,机场被俄军完全控制。

当然,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北约,对于他们而言,在这个紧要关头占领机场,其政治的象征意味,远高于的军事意义。

南斯拉夫时代,曾经人头攒动的普里什蒂纳机场,谁都没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了战场

后来的历史证明,俄军的这次行动,确实帮助俄罗斯在后续谈判中掌握到一定的主动权;

同时,俄熊不按套路出牌,蔑视风险,敢于硬碰硬的行事风格,也给北约留下了巨大阴影。

俄罗斯再次警告和敲打了西方——老子再穷,也是响当当世界级大国,在我眼皮子底下,你们都得收敛点。

而在南联盟民间,俄罗斯则更是成了他们的“救世主”。

俄军和南联盟警察

遗憾的是,到了2006年,通过西方的长年利诱,与塞尔维亚同宗同源的黑山也正式宣布独立,南联盟彻底成为历史。前南斯拉夫的主体国家——塞尔维亚,由此沦落成了一个悲情的内陆小国。

而当年带领200手下奔袭科索沃成功对峙7000北约军团的俄军指挥官,尤努斯·贝克·叶夫库罗夫上校,是位来自高加索地区的印古什人(算是车臣人的近亲和邻居,多信仰伊斯兰教)。

叶夫库罗夫又在后续的各种军事行动中屡立战功,获得了“俄罗斯英雄”称号和金星勋章。2008-2019年间还曾担任过俄联邦印古什共自治和国总统(并非主权国家,类似于俄联邦行境内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在高加索的反恐行动中贡献突出。

担任印古什共自治和国总统时的叶夫库罗夫

2019年至今,他一直担任着俄联邦国防部副部长,目前已经是上将军衔。

而且,深得绍伊古部长信任的叶夫库罗夫上将,正是如今“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前线的最高指挥官。

至于他是否依旧能力挽狂澜,打出俄军的精气神,这个,还是颇具悬念的。

标题:200孤军对峙7000敌人:科索沃战争时,俄罗斯并未袖手旁观

地址:http://www.liuxuerexian.com/gzdm/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