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政策下,生育率不升反降的内在逻辑

202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一法令,是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二孩政策疲软下的又一补救措施。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仅为1200万,较2019年减少265万。人口出生率只有8.52‰,首次跌破了10‰,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仅为1.45‰。这两项数据都创下了4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反而却下降了138万人,出生人数为1062万人,生育率再次下降仅为1.15‰。

以上的调查数据表明,国家连续实施的“二孩”、“三孩”政策,以解决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增长,未起到应有的效果。本文对其内在逻辑,进行研究,以期早日解决生育率持续下降的问题。

在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刺激下,为何历年来生育率会持续下降?是因为“80”后、“90”后、“00”后不愿生?还是不敢生?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说起。自古以来,中国便有“多子多孙是福”的传统理念,自然对生育多个子女持积极的态度。

但在现实困境面前,他们也只能望而却步。因为“80”后、“90”后、“0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上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下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在全球经济不断下行的情况下,还要在“房贷”、“车贷”的压力下,负重前行;又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许多实体经济面临倒闭的风险,他们随时可能遭遇“裁员”的风波。

如果一时冲动,生育小孩,在孩子无人照看的情况下,母亲便会遭受“失业”的风险。而这一切经济压力便会搭在父亲的肩上,这对家庭来说,无疑是灾难的开始。

除此之外,母亲生养子女的机会成本,也会和她受教育程度同比例增加。自1979年实施独生子女政策以来,母亲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可想而知,如果母亲为生养多个子女将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自然在权衡得失后,会选择量少质优的生育决策。

如果要解决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有效生育,政府需本着“治病除根”的角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循序渐进地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才有望在此种情况下扭转乾坤。

从以上剖析来看,全球经济下行,“新冠”疫情的影响,皆为客观因素,是人类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客观存在。我们只能本着力所能及的态度,从生育子女的父母开始,出台相关的救助帮扶政策,以期达到促进生育的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孩子不仅有利于家庭,更是对国家、社会有着深层次的影响。由此可见,父母养育孩子具有正的外部性。当父母的边际收益小于社会的边际收益时,他们会选择降低生育率,降低孩子的教育成本。

所以,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出台减税与补贴等相关政策,以降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成本,减轻父母教育孩子的经济压力。

减税不仅应该针对养育多个子女的在就业父母,而且还应对全职妈妈再就业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这样有利于解决全职妈妈再就业难题。因为,全职妈妈再就业难是女性选择减少生育的主要原因。

补贴不仅仅是针对生育进行一次性奖励,而较为可行的办法是为生育多个子女的全职妈妈购买社会保险,以及为其提供免费的再就业职业培训。因为,解决全职妈妈的后顾之忧,是提高生育率的前提和保障。

标题:“三胎”政策下,生育率不升反降的内在逻辑

地址:http://www.liuxuerexian.com/gzdm/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