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的“胺”读对了吗?《咬文嚼字》发布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有“语言啄木鸟”之称的语文杂志《咬文嚼字》,每年除了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之外,还会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集中纠错”的方式,向大众普及语言文字知识。《咬文嚼字》自2006年起发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至今已有18年历史。2024年1月3日,《咬文嚼字》发布了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2023年度十大语文差错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在发布说明中写到,发布“十大语文差错”的宗旨在于,最大程度地吸引社会广泛关注,激发国人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意识,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运用水平。黄安靖说,观察“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以及这一年度的社会语言生活,会发现有几个突出特点。比如,这些差错覆盖面广,类型分布广泛。有读音差错,如“多巴胺”的 “胺”的读音àn经常被误读为ān,把“卡脖子”的“卡”的读音qiǎ误读为kǎ;有用字差错,如把“账号”的“账”误为“帐”,把 “蹿红”的“蹿”误为“窜”;还有百科知识差错,如把“白堤”说成白居易修建的,把“土耳其”误成阿拉伯国家。等等。他还特别提到,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短视频成为语文差错的一个新的泛滥区。

在十大差错中,还有一个是“误让岳飞自称‘鹏举’”。电影《满江红》于2023年年初上映,反响不俗。片中,岳飞亲笔留下遗言,开头是:“鹏举绝笔,以明心迹。”实际上,岳飞是不可能自称“鹏举”的。鹏举是岳飞的表字。“表字”是旧时成年人在本名以外另起的与本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别名,也说“字”。字通常是平辈或晚辈对某人的称呼,以表示尊重或亲近,用于他人称自己,不可自称。岳飞自称或署名,可以是“飞”或“岳飞”,但不会像电影设计的那样自称“鹏举”,这不符合传统称谓规范。

2023年9月至10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的各种人文胜景一时广受关注。不少文章和报道中称,白堤是白居易修建的。其实,白堤在白居易到杭州之前就已存在。白堤,旧称“白沙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中。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赞颂其风光,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将此堤命名为白堤。可见,白堤并非白居易修建,而是因白居易得名。

2023年秋冬,支原体肺炎高发,其症状主要是发热和咳嗽。不少人因为支原体引起肺炎而称之为“支原体病毒”。其实,“支原体”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病菌,而是微生物的一种,它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壁,呈不规则球形或丝状,共生、腐生或寄生生活,寄生型支原体能引起动植物病害和人类疾病。病毒是比病菌更小的病原体,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能在特定的寄主细胞中复制繁殖。

(图片由《咬文嚼字》编辑部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题:多巴胺的“胺”读对了吗?《咬文嚼字》发布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地址:http://www.liuxuerexian.com/dianshi/78930.html